您当前的位置: 公路货运 > 新闻动态 > 枢纽(园区)动态 > 详情

物流枢纽(园区)动态 | 一周新闻快报(8.11-8.17)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7日11:47 中物联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

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山海情·云和木玩号”海铁联运品牌班列成功首发

8月14日13时许,“山海情·云和木玩号”海铁联运品牌班列从松阳站鸣笛启程,驶向宁波舟山港。该班列的成功首发,意味着宁波与丽水山海协作、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云和县结对帮扶工作再结硕果,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班列的开行,是在“松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通道成功打通的基础上,优化运输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丽水陆港在货物集结、中转等环节的平台枢纽效应,实现铁路运输与海运的高效无缝衔接的成果,显著降低了客户的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助力“云和造”加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厦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翔业物流集团首个海外货站落地墨西哥

8月14日,翔业物流集团在墨西哥城费利佩·安赫莱斯国际机场正式挂牌启用首个海外货站——Terminal Logistics货站,标志着与墨西哥奥胜航空在航空物流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为构建跨区域高效航空物流网络、拓展南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次挂牌合作有利于打通厦门与墨西哥城两地空运货站的直接对接机制,构建厦门至墨西哥双向中转的“空中桥梁”。翔业物流集团通过以厦门机场为节点辐射国内及东南亚区域,同时强化墨西哥城机场面向南美的枢纽功能,形成跨区域航空货运网络的关键衔接点。双方自2024年合作以来,累计货运量超2200吨,预计2025年全年货运量将超过5000吨;平均通关时效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近20%,为跨境电商货物流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物流保障。


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山东港口首单船用甲醇加注业务在青岛港落地

8月14日,随着“中远海运康乃馨”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79#泊位顺利完成210吨甲醇加注作业,标志着山东港口首单船用甲醇加注业务成功落地。这是继生物燃料油实现常态化加注之后,山东港口在推动多品类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山东港口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迈出坚实一步。截至目前,全球仅有少数港口具备甲醇加注能力。山东港口首笔甲醇加注业务的落地,不仅完成了自身绿色转型拼图中的关键一块,引领港口功能定位和产业角色深刻变革,更推动中国港口在全球绿色航运服务网络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增添重要砝码。


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广州港又一“金融服务示范仓”揭牌

8月15日,“广州港金融服务示范仓”(鼎胜仓)顺利揭牌,鼎胜仓是广州港集团继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示范仓后的又一重要布局,标志着广州港集团“供应链金融+智慧园区”服务模式成功实现复制推广,进一步推动港航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实现深度拓展。通过融合优质金融服务与智能安全的物流仓储能力,为客户打造全链条、多维度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有效盘活客户货物价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实现金融对港口业务的赋能。截止目前,依托“供应链金融+智慧园区”模式,合诚担保公司已联合鼎胜物流公司、南北物流园区,为稀散金属、坚果、橡胶、塑料粒、冻品、奶粉等货类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合作银行累计放款超4.1亿元,有效助力客户扩大业务规模,金融赋能价值不断提升。


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日照港滚装船智能理货系统上线

日前,山东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滚装船智能理货系统正式上线,实现全流程“无感”智能理货作业,助力现场作业效率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在滚装船作业现场,搭建可旋转式“L型”龙门架,适配滚装船码头作业场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起“AI视觉识别+可旋转式门架+5G物联网”滚装船智能理货方案,过闸车辆无需停车等待,实现“无感”高效理货。目前,箱号、箱型、车号等各项识别准确率均达98.9%以上,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


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山东港口烟台港新添“港口+贸易+航运”通道

近日,一批2.7万吨进口铁矿石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西港区完成混配作业并搭乘山东远洋自有船舶顺利发运。据悉,运往扬州泰富港后,将通过汽运转至临港产业园区,成为山东港口“港口+贸易+航运”融合发力的又一生动实践,为环黄渤海至长江区域新添一条经济、高效、安全的“江海直航”多式联运新通道。烟台港结合客户需求,提供“选矿混配、贸易融资、船舶航运、转水进江”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打通“烟台-扬州”江海联运新路径,并构建起“端到端”全程物流体系和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贸易综合服务体系。依托直通长江的地理优势,中途无需换船,较传统的海船运输至挂靠港再转江船运输的物流方式,运输成本较陆路运输节省20%-30%。


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新增一大宗贸易中心

近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公司与四川乾锦钢融科技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乾锦大宗贸易中心项目正式落地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本次合作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热潮,旨在通过“枢纽+平台”优势资源的联动,打造区域大宗贸易集群,实现贸易量增量供应链增效,带动资源配置优化,服务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升级。依托乾锦钢融在大宗商品贸易的上下游资源和成熟运营能力,结合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通道、口岸和枢纽优势,以及周边地区密集的工业化需求,双方一方面将积极扩大大宗贸易流量,做强大宗贸易临铁经济,另一方面将立足关联主体和客户资源,合力发展大宗贸易商招商运营业务,通过引入对口企业,形成大宗贸易中心,实现入驻企业集群发展。


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西安国际陆港打造国际运输“快车道”

近日,由陆港集团多联公司承运的比亚迪新能源测试车辆,顺利抵达西安国际港站。测试车辆于7月23日自德国杜伊斯堡启运,8月8日抵达西安,全程仅耗时15天。此次运输的高效完成,为比亚迪汽车海外研发测试数据的快速回传与国内后续研发验证赢得了宝贵时间。本次运输的车辆是在德国完成特定测试后需要运回国内的研发测试样车,采用国际通行的“ATA单证册”通关模式。陆港集团多联公司为比亚迪提供了覆盖德国至中国西安全流程的定制化服务,车辆全程搭乘“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该模式如同国际铁路运输中的“高铁”,具备固定车次、时刻、路线及优先通行的优势,有效压缩了各环节衔接时间,大幅减少了边境口岸换装等待,确保了全程时效精准可控。


大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大连港口首单“1210”零售出口业务落地

日前,在大连自贸片区与大连海关的共同辅导推动下,大连万众云仓科技孵化园有限公司以“跨境电商特殊区域零售出口海外物流智慧平台模式”(海关监管代码1210)完成了出口货物的申报并发往其设在日本的海外物流智慧平台,实现了大连自贸片区在跨境电商出海通道建设上的又一突破。这也是辽宁首次开展跨境电商1210零售出口创新业务。此次首单业务的开展,得到了大连海关的大力支持,大连海关所属金普海关、邮局海关深入企业讲解综保区功能政策,细致梳理报关、报文、物流等业务流程,服务企业申请账册,帮助企业货物快速通关,最终促成了业务的顺利落地。


徐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连云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徐州协同连云港深化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自今年初入选国家14个“国字号”集结中心以来,徐连海铁联运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对地区的辐射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连云港港的深水航道与徐州铁路枢纽的陆运网络有机结合,形成区域特色双循环发展模式。一是班列开行频次加密、线路优化。今年上半年,徐州至连云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已累计发送货物突破600标箱,同比增长率接近3倍。连云港片区通过“港口功能前置”服务模式,将连云港港空箱前置徐州陆港,为企业节约3至4天的空箱调拨时间,帮助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15%。二是依托集结中心,加速构建“高端装备出口+战略资源进口”跨境产业闭环,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带动区域企业共享集结中心红利,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来源:浙江海港、厦门翔业、山东港口、广州港集团、日照港、烟台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中欧班列长安号、大连自贸片区、淮海国际港务区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整理并发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