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对策
赵林度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行动——走进物流枢纽(园区)
之盐城现代物流园”会议上的演讲
2025年7月8日 江苏·盐城
我演讲的主题是《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对策》,主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19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相关。其实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走进盐城现代物流园的活动与这个文件也是相关联的。在数量创造上,我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要求,从规划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到今年将105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建设名单,可以说超额5%完成任务。
2024年,我国冷库求租量为1759.5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51%;冷库出租量为3653.7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3.44%,供需剪刀差进一步拉大。可以看出,存在“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需求,是需要创造的。这也是我在三个对策里面重点强调的,即如何创造需求。“热”的是供给,供给的增速远远超过需求增速。这说明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挖掘的需求。提到冷链,以前经常讲两个方面,食品和医药,但是现在从结构来讲,70%是生鲜,15%是医药,另外15%是新兴领域,比如化工和电子,都需要冷链。2024年上半年,我国重点城市冷库平均租金呈现下降趋势,我们调研了18个国家物流枢纽,许多国家物流枢纽的冷库租金也在下降,说明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如何高质量发展。
我要汇报的主要是三个部分:协同建设与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运营模式与创新。
一、协同建设与融合发展
一是与交通网协同建设、融合发展。目前,国家物流枢纽已经有181个,如果我们的冷链系统和国家物流枢纽融合发展的话,就可以实现全链条的冷链服务。特别是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协同建设,有助于提升“通道—枢纽—网络”一体化、集成化协同发展水平。
二是与产业协同建设、融合发展。例如预制菜产业,目前19%是自建自营冷库,81%是依托外部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就需要我们将冷链体系的建设和相关的产业融合在一起。比如发展“城郊大仓+中央厨房”的模式,将城郊大仓和中央厨房融合起来,这是我们未来要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之一。此外,医药板块,比如DTP药房,也需要全过程的冷链系统,通过如“DTP药房+远程医疗服务”等模式,实现冷链和医药融合,直达患者,提高药品安全保障能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合作模式。狭义的PPP模式适用于规模比较大、现金流稳定、长期合同关系清楚的项目,例如北京地铁4号线。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筹集资金、运营,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广义的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交”模式,多用于投资规模大、期限长的项目,一个项目从确立到特许运营期满往往有十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冷链建设、冷库建设,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实现建设、经营、转交的一体化流程。
二是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模式。2020年以来,我国允许发行以盈利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支撑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我们已经讲了冷库供需矛盾的问题。一方面,需求量仅占供给量的48%左右。另一方面,市场对于高端冷库的需求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高标准冷库的建设滞后于需求。从组织结构来看,高标准冷库的建设就可以采用这样的基金模式。从交易架构来看,该模式增加了资产支持证券的中间层,这个中间层的加入,可以向非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打破了原有的模式不能突破非上市公司的瓶颈。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符合公募REITs基础资产三原则,即高收益率、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权益无瑕疵、可转移和法律隔离。我们可以在冷库建设中,特别是高标准冷库建设中用这个模式以满足需求。
三、运营模式与创新
第一,融入新业态新模式。在此介绍几种新型模式:一是“生鲜+冷链”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场景,即价值创造收益,特别是挖掘需求价值,才能更好的提升供给能力;价值创造依赖基础设施,例如冷链冷库设施、国家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引发成本;品质即收益。所以一定要强调高标准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是“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商务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文件,支持发展“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提出农产品体系推行“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前置仓的业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前置仓,包括美团、饿了么、京东;另一类是独立前置仓。另外是即时配送,即时配送是满足即时零售发展需求的产物。现在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常态化、碎片化的消费习惯,而且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更多的是依赖于手机进行购物,数据显示,我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平均有5个小时,许多日常沟通、交流、购物等活动都在手机上完成。所以说,即时配送是满足未来新群体生活工作需要的重要途径,“前置仓+即时配送”形成了新的业态和模式。
下面来看三个案例:
1、叮咚买菜
2024年,叮咚买菜的收益达到230.7亿元,首次实现了GAAP盈利。它重点打造的是自有品牌,2024年自有品牌GMV达到了51亿元,贡献占20%。仅有70%的仓达到1500单(盈亏平衡点),毛利率28%,营销费用占比仍高达22%。SKU数约为3500个(盒马鲜生为8000个)。此外,叮咚买菜推出了4G战略,即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加速供应链出海,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2、朴朴超市
朴朴是福州的一个企业,APP用户超过1.7亿,前置仓数450个,单仓日均订单量2500~3000单,处于盈利状态。朴朴在福州采用“网格化渗透”策略:将城区划分为1.5公里×1.5公里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个前置仓和3个自提点,订单密度达到行业的1.8倍,用户渗透率70%以上。大家争相抢夺生鲜市场,原因在于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024年,电商渗透率超过14%,而2020年只有9.1%。由此可见,这几年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3、小象超市
小象城市采用“全品类+自有品牌”的竞争策略,前置仓数800个,单仓日均订单量2000单,也是盈利的。上海、北京市场占有率接近20%。特别强调的是它已经进军了国际市场,首先进军沙特。
通过这些案例,大家可以看到,“前置仓+即时配送”的模式打造了数字供应链的体系。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实现提质增效。而且这三个模式都强调了冷链的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挖掘需求,通过一些模式的创新充分挖掘需求价值。
第二,融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这里主要介绍“城市冰箱+城市厨房”的新场景需求。2021年,江苏打造了546个田间冰箱,这在国内肯定是首屈一指的。但我很想知道,目前这500多个田间冰箱运营的怎么样,需要去现场调研。目前,3.65元的陕西苹果到上海农贸市场卖9.8元,其中的损耗占了16%,说明没有冷链。虽然建了冷库,但是农民仍然舍不得把产品放进冷库,因为要自己投入成本。问题就在于没有形成一个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挖掘、创造一种新型的模式?“田间冰箱+城市冰箱”的经营模式能够挖掘需求,提高冷链物流发展的质量,真正把健康价值放在首位。叮咚买菜发展快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倡导的是健康价值。社区团购追求的是极致的省,而叮咚买菜是极致的好。
目前我们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可持续发展。围绕东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和中澳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我们每年会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中澳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出版《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这是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定位。
时间关系,就报告这么多,谢谢各位!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物流枢纽与园区分会)